吃肉松就吃肉松,怎么豆子还混进去了?

甜香松脆的肉松是各路美食的万能搭档,不管是配着白粥,还是点缀面包,甚至夹在煎饼果子里都很不错。不过吃了这么多次,你注意过自己吃的是哪种肉松吗?

肉松从哪儿来?

肉松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其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2世纪左右。元朝初期战乱频繁,军需物资成为战争时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,出行前会对牛肉、羊肉进行洗净、煮制、 晾干、砸压等操作,制成粉末状的食品。

1698年由顾仲所编著的《养小录》中还记载了鸡肉松的加工方法, 1750年的《醒园录》则记录了猪肉松和鱼肉松的加工方法。

现代肉松加工以单一的畜禽瘦肉为原料,会经过修整、煮制、压松或打松、调味、炒松等环节。

工厂中的炒松环节 

肉松有不同

有细心的肉松爱好者也许会发现,有时自己买到的肉松包装上会有【肉粉松】的字样。这是什么意思?是这款肉松特别松松脆脆吗?尽管只是多一个字,肉粉松和肉松还是有不少区别的。

《肉松质量通则》(GB/T 23968-2022)中将肉松产品根据生产工艺分为肉松、油酥肉松、肉粉松和肉酥。其中,油酥肉松和肉酥的制作工艺要在炒松的基础上再加入食用油炒制,形成颗粒状或短纤维状熟肉制品以提高口感。 而肉粉松和肉酥除了以单一畜禽瘦肉为原料以外,还可添加熟豆粉(以芸豆、蚕豆、豌豆为原料)。

标准要求,肉粉松和肉酥的一级品熟豆粉添加量应≤10%,二级品熟豆粉添加量应为10%~30%。

从标准理化指标的要求上看,肉松和油酥肉松的蛋白质含量上更高,不过肉粉松也没有落后太多,而且豌豆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与肉类搭配可以使动植物蛋白更均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味美,但是肉松产品通常高油高钠,选购肉松时大家应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,选择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钠的产品。

返回首页